马振珠,来自黑龙江省方正县,2007年担任“猛虎队”队长, 2009年接任教友章同志义工大队长职务,是日月峡第二任义工大队长。
现年64岁的马振珠,看上去仍然高大结实,肩膀宽,胳膊粗, 身强力壮,常年户外活动使其皮肤显古铜色,脸上总是流露着坦然、 开心的笑容。
马振珠于10多年前在爱人栾继凤的陪同下来到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做义工。在公园的各项工程建设中,他辛勤努力,勇挑重担, 苦活儿、累活儿抢着干,从“猛虎队”队长成长为义工大队长。义工们都亲切地称呼他“马队”。
担任大队长工作以后,他率先垂范,安全生产抓在前,全盘工作想在先。在和大家相处的工作和生活中,他常说:“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都真诚的面对,坦然的接受,把一切看成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和考验。”
他?;掣卸髦模卸髁跎辛窒壬唇巳赵孪抗疑止?, 使大家共同拥有这样一方生态家园、公益平台;感恩共同为日月峡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义工兄弟姐妹。他讲:“在日月峡做义工的人生经历,是我生命中一笔巨大、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正是因为有了在日月峡做义工的经历,才让他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,像他自己说的那样:“做义工,奉献自己,利乐大众,收获了幸福和智慧。”
巧干实干,马振珠成为“猛虎队”队长
2007年,公园修建完草坪喷灌工程后,风车湖的建设开工了。
当时工程规模较大,雇了两台挖掘机,把周围沙滩拓宽挖深,形成风车湖的湖底。义工们分成三队,按照大队长的要求捡拾湖底的河卵石。湖底距离湖堤约7米,来回行走十分不方便,只好在湖底和湖堤之间搭跳板。凸凹不平的地面,跳板非常难搭,义工们抬着石头,在仅有的几块跳板上来回运料,工程进度比较慢。
看到这种情景,马振珠环视了一下四周,发现湖底另一侧有许多石头,可是中间有一个深沟过不去,“如果在那边再搭一组跳板,就可以把人员分散开,提高工作效率”。想到这儿,他立即叫上几个义工,找来几个大木桩,固定好了作为支架;又找来一些长条板子,搭成了上、下两组跳板,既结实又稳固,这样干起活来方便多了。刘尚林董事长看到后表扬了他,派他和赵良、刘乙良、周海桥、 张滨等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临时成立了突击队,命名“猛虎队”, 由他担任队长。
马振珠为人直率,思维敏捷,做事果断利落。在他的带领下,“猛虎队”克服了一道道难关,攻破了一座座堡垒,在公园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公园的创业初期,条件十分艰苦,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,全部靠人拉肩扛。那时,哪里的石头个儿最大,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。马振珠更是身先士卒冲在前,他勇猛善战,从来不吝惜自己的力气, 有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,是有名的实干家。
在这个工程建设中,找石头、搬石头、运石头,他都干在前。 每次遇到大石头,他一个人搬不动的时候,就喊来队员一起想办法找窍门。两个人抬不动就三个人抬,实在搬不动了,就用大铁锤干脆把石头砸碎,用铁丝把石头绑上,队员在前面拉,他在后面推; 遇到稍微平坦的地方再轱辘,既省力又省时。
有时他们用8号铁丝绑上铁筐做成抬子,把石头搬到抬子上,4个人用木杠抬。有一次,杠子压断了,石头掉下来,碰伤了马振珠的脚。马振珠感到脚失去了知觉,但他只是摸了一下:“没事, 继续干。”当再抬起一块大石头的时候,大家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腿瘸了。
风车湖砌石护坡时,王国振在砌一块大石头时,连人带石头掉进水里。见此情景,马振珠带头第一个跳进水里,把王国振抱起来;其他几位队员几乎同时跳进水里把大石头搬了上来。
风车湖进水口砌石的时候,猛虎队分成两组,瓦匠王国振带着赵良、老付砌石头;马振珠带着刘乙良、张滨捡石头。捡够了石头,马振珠他们也跟着砌石头。他们根据力学原理,采用干砌石。干砌石难度很大,不用水泥,一块石头挨一块石头垒起来。
这个工程是百年大计,质量要求十分严格,进水口又是关键部位,砌石时要求特别严格。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砌完了,刘尚林董事长检查不合格:“拆掉!”谁也没有什么怨言,立即拆掉重新再垒。由于大家都没砌过石头,石头又是大的大,小的小,也不平整,所以一次一次垒好,又一次一次地发现有问题拆下来。于是大家探讨根据位置选择石头的大小,调换石头的方向。就这样边干边研究,边积累经验,他们返工了7次,直到第八次才砌成功,并且非常坚固,通过了刘董事长的质量检查。这个工程也通过了考验: 有一年春天,水很大,风车湖上的风车都扭歪了,可进水口却丝毫 没有变化。
为了防止人水处对湖底的冲刷,需要在湖底堆积大量的石头, 即乱插石。附近的石头用光了,再去远处找,远处的石头也没了, 大家就把采石头的工作瞄准了风车湖周围的石头窝。他们用螺纹钢制成撬棍,把撬棍插人石头缝隙,两个人推着撬棍用力地来回撼动, 另一个人再拿着撬棍别,一块块石头终于被撬下来了。对于那些撬也撬不动的大石头,马队使出全身的力气抡起大锤就砸,一下、两下、三下……有时要砸几十下,石头才能砸开花。
他们千方百计地采石头,等石头攒满了一车就开始装车,再用四轮子车运走。一上午装四、五车,累得他们上气不接下气,等运石车一走,他们赶快躺在地上直直腰,休息一会儿。车一开回来, 咕噜爬起来继续干。干这些重体力活儿十分消耗体力,大家渴得快、 饿得快。所以不管谁带来的水,渴了,大家喝;不管谁带来的干粮, 饿了,大家一起吃。大家相互关心,亲如一家,干的活儿虽然又苦又累,但是每天都很开心,世间的各种追求、欲望、烦恼也早就拋到了九霄云外。特别是当看到自己亲手建造的一座座景观拔地而起时,他们心里格外的敞亮,充满自豪感。
不负众望,马振珠义工大队长的担当
2009年,大队长教友章因病住院期间,马振珠接替了教队的工作,成为日月峡第二任义工大队长。刚刚接任队长时,他确实有压力,心里面直打鼓:“这么重的担子自己能承担得了吗? ”刘尚林董事长鼓励他,义工们支持他,他转压力为动力,干中学、学中干,带领义工克服种种困难,勇往直前,还仍然沿袭在“猛虎队” 的一贯作风,既当指挥官,又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。
2009年6月,林业局下达了清林任务。公园领导要求义工们全力以赴投人到百日清林大会战中。马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动员全体义工参战,部署了工作任务。
第二天,马队一声令下,义工们钴进了杂草丛生密不透风的树林,一场空前艰巨的清林战斗打响了。由于机械化设备不足,义工们使用的还是斧头、砍刀、手锯、镰刀等工具,工作效率低,进展慢。为了争取尽快完成任务,马队利用休息时间,把要清理的树木挂上布条作为标记,干起来方便。
马队端着二三十斤的油锯冲在最前面,被清林木在他的身后倒下。他头上、脸上、身上布满了灰尘,汗水湿透了衣服,蚊虻、小咬叮得他满脸红肿,几个草爬子叮在他的身上。红肿、疼痛难忍, 他都坚持着,没有退缩。好多被蚊虫叮咬的队员见马队这样忍痛坚持,深受感动,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,没有一人掉队。石成万的小腿也被草爬子咬了,因急着干活没及时处理,肿得又粗又吓人。领导让他下山,他却说:“不下去了,反正都咬了。”三伏天,正是多雨的季节,清林工作困难重重。为了赶进度,义工们晴天一身汗, 雨天一身泥,轻伤不下火线。义工们齐心协力,经过3个月的苦战, 乱藤条、灌木丛终于搬家了,大树林里通透了,人们的视野开阔了, 任务完成了。
自从担任大队长以来,马队的心胸越来越宽广,工作越来越踏实。他顾全大局,关心爱护义工兄弟姐妹们,事事处处为大家着想。
2011年深秋,铁力林业局又下达了清林任务。公园决定10月上旬清林。马队想,天气越来越冷了,山上降温又早,又没有取暖设备。义工们年纪大,身体都不太好,再加上这么重的清林任务, 劳累了一天,睡在冰凉的床上,身体一定支撑不了。于是他决定在清林前搭个火炕为大家取暖。想到了就行动,他利用休息时间,不顾疲劳,带领赵良、孙国胜在平房里用砖砌成了大火炕。
开始清林了,由于任务下达得太晚,大部分义工都已下山了, 马队带着仅有的十几名义工清林。为了节约午休时间,马队要求食堂把饭送到现场,吃完饭继续干活,不耽误劳动。
那一年义工下山最晚,火炕派上了用场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当时,天上下着小雪,树林中的水坑已结成薄薄的冰,队员们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冰碴掉进水里,鞋子带着冰碴,湿得透透的,脚冰凉冰凉的,却没有一个人退缩,非常感人?;鹂淮葑虐葑庞亚楹颓浊?。干了一天活儿的义工们,晚上躺在热乎乎的炕上,既解乏又暖和,湿透的衣裤、鞋子、鞋垫也都能烤干了。
马队的辛勤付出,赢得了义工们的信赖、理解和支持,义工们 打心眼儿里敬佩、热爱他们的大队长。
马队在工作中,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,都想尽一切办法克服;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,他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;当公园需要他时,他不顾一切挺身而出。
2012年农历二月初二,马队正在家里,突然接到公园经理刘尚平的电话:“上次清林时有一些收尾工作没做完,需要进一步清除整理。”
放下电话,马队二话没说,立即通知组织相关人员火速赶赴日月峡,第二天清早,他带领全副武装的赵良、全龙利、张忠高、高学文等进山了。天上飘着雪花,山林白雪皑皑,脚下是80公分 深的积雪,头上是挂满了厚厚雪花的树枝,树枝直刮脸,冰凉的雪花直往脖子里钴,他们在林子里行走异常困难。
长时间寒冷的野外作业,马队和队员的脸和手都冻红了、冻肿 了、冻破了,失去了知觉,但他们毫不在乎,坚持砍树枝,抱树枝并运到林外。由于人员少、时间紧、任务重,他们中午不休息,自带面包、饼干,吃一口,喝点儿水,又继续干活。嗡、嗡、嗡的油锯声和“嘿……吼……嘿……吼……”的号子声,在山谷里久久回荡。
大家克服一切困难,仅用了 15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, 受到了林业局主管部门的表扬并成为林业局当年的清林样板。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来参观时,赞叹地说:“好多年都没有见到过清理这样干净、彻底的林地啦,日月峡义工真了不起。”
在农业班紧急用人的时候,马队会抽出精干人员冲上去,解决农忙问题;鹿野苑缺少过冬饲料时,他也会带领队员奋战几天,给小鹿准备好充足的青贮饲料;下山前还要给留守人员准备好一个冬天的烧柴,之后才返回自己的家里。
天道酬勤,幸运光顾他与家人
马振珠患有糖尿病,每天那么操劳,人们担心他的糖尿病加重, 都劝他不要太累了??墒撬缫淹橇俗约阂彩遣∪耍睦镒暗氖侨赵孪拷ㄉ韬鸵骞ば值芙忝?。说来幸运,也是神奇,他的病在声波瑜伽修习和做义工的同时,不知不觉消失,他康复了!
马振珠的爱人栾继凤,今年60多岁了。她贤惠、善良、随和,热爱日月峡,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。他们夫妻相濡以沫,夫唱妇随,找到了一条解脱人生烦恼的道路。在这条光明路上,他们始终坚定不移、乐于奉献。在义工们的心目中,他们就是榜样。
2008年,栾继凤患了脑梗。为了不分散丈夫的精力,她坚决不下山住院,坚持在山上点滴。在身体康复期间,她还主动承??椿な斯站暗愕墓ぷ?。遇到游客,她不厌其烦地做义务讲解员,深受大家的欢迎。
一年以后,身体恢复了,她坚决要求参加马振珠带领的一线突击队。马振珠干在前,栾继凤也不落后。她搬石头、割草、抬土、种地……在百寿路插石子时,她一只胳膊受伤了,打着连子,她就用另一只手插石子。大家都劝她休息,她也不回去。多年来,她参加过公园的很多工程建设,从不叫苦喊累。她不甘示弱的精神,感动了很多义工。
马振珠和栾继凤在日月峡无怨无悔地工作了十几年。每年春天, 他们都是第一批赶回公园,回来以后,就开始打电话问候、联系上一年的一些老义工。为了大批义工回来的安置,他们打扫卫生、晾晒被褥等,做好开园前的准备工作。
世上有一种东西不能忘怀,那就是感恩。老俩口常年战斗在山上是因为感恩。他们感恩刘尚林董事长传授的养生方法,使自己和家人获得身心健康。家中的两个儿子感恩父母,非常理解和支持父母,而且特别懂事、孝顺,经常打电话问寒问暖,有时也来山上看望父母。
孩子们感恩父母,父母感恩日月峡和刘尚林董事长,这坚固的感恩链条串起的,一定是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安定和谐。现在 马振珠、栾继凤的愿望是把工作干好,把日月峡建设好,造福国家, 造福人民。
( 作者:阮书慧 编辑:王丽华)
我也说两句 |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